原上海手表厂**任厂长刘思仁是上海手表事业的开创者。刘思仁之子李挺每每提到自己的父亲,心中都充满了骄傲。“应该说父亲一生,他所干的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造了一块表,这是他弥留之际说的一句话。”而上海牌手表也是上海人的骄傲,甚至整个民族制造业的骄傲。
1955年4月,上海钟表行业的几十名师傅联名给上海市委写信,希望能够制造中国自己的细马手表。这一倡议得到了市委的支持。很快,刘思仁就从中国钟厂等20多家单位抽调58人组成手表试制小组。
李挺回忆:开始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,在一个破庙,应该是法华镇路延安西路这一块。我父亲跟我说过,什么东西都没有,就是说小的设备,钟表行业有个很小的车床,都是那些老师傅们自己家里带来的。
上世纪70年代末,上海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璋进入了当时的上海手表厂,在他的记忆里,当时师傅的创业无比艰难:“他们奋战了三个月,那个时候的零件是什么呢?有一部分是从伞骨,撑的雨伞上的伞骨,在那个很小的车床上车制出来,靠手工加工。”
为了研制手表的关键部件“马”,钟表师傅们自主设计铣床,自制铣刀,经过前后20多批集中试制,1955 年 9 月 26 日,****块细马手表在上海试制成功,掀开了我国手表工业史上划时代的一页,自此,“上海”牌手表踏上了辉煌之路。
上海牌手表上市**天,销售一空,不得不预约登记。很长时间,都需要凭票购买。上海作家胡展奋回忆当年,有了手表就有了显摆的资本:“我恨不得那个袖子管买来怎么这么长?袖子不能短一点吗?**全世界人都看到我有表。天快热吧,天快热吧……”
因为过硬的质量、领先的技术,上海制造,成为了一种引领全国的行业标准。上海生产的手表、自行车、缝纫机、收音机和照相机,更是组成了当时令国人向往的“三转一响一咔嚓”,成为衡量一个家庭富裕程度的标杆。
岁月更迭中,老品牌既经历了改革破冰的艰巨,也寻到了开放前行的路径。在打响“上海制造”品牌的当下,那些代表着艺术设计、**工艺、完美体验的上海品牌,依然“发新芽、长新枝”,续写着新的传奇。